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科学家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59:00    

原标题:我科学家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打破了学界的传统认知。

2023年9月,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的研究成果中,首次在国际上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类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并由此观察到人体发育早期的皮肤、心脏和睾丸等多个外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小胶质细胞,一举打破了小胶质细胞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

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进而提出一个大胆猜想: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或许也存在小胶质细胞,并由此开始了一年多的“自由探索”。

“我们在临床样本、食蟹猴样本和猪样本的外周神经节中,观察到了一类与大脑小胶质细胞基因特征相同的细胞类群。而外周神经节恰好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接收和传递外周的感觉信息到大脑。”论文第一作者吴志生说,这一成果将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靶点。

为了探寻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演化历程,研究团队利用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高通量、标准化平台,对多物种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免疫细胞进行无偏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又利用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了模式动物神经电信号分析研究。

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24种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节进行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约4.3亿年前硬骨鱼类的共同祖先时期,这类细胞就已出现在生物演化进程中,并且对大体型物种的神经元发育与成熟起到关键作用。

“物种体型越大,外周神经元胞体越大,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数量也就越多;反之,物种体型越小,其胞体越小,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数量也就越少甚至完全缺失。”吴志生说,“例如在小鼠和大鼠这一类体型较小的脊椎动物中就并不存在。”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卫星胶质细胞”三元结构,进一步刷新了科学界对其结构的认知。(记者党文婷、严圣禾)

(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科技特派员送“智”禾洞,仿生石蛙养殖“升级” 重庆文理学院启动“百队博士进百企”行动计划 聪明又灵巧,机器人如何做到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这些空间正在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技术创新与升级·桩点全球市场 evse2025深圳充电设施与储能博览会4月14日盛大开幕 股市特别报道·产业观察 | 多家上市公司、深企积极参展第五届消博会 医生调查发现:肺癌患者若每天睡午觉,不出半年,或出现3个变化 网友称在深圳卓悦汇永辉超市买到腐臭肉,最新回应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