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 魔法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3 21:32:00    



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开发者”成为绝对主角,对这一群体的定义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延展与重构。


不管是内藏演讲台词、可以实时翻译的AR眼镜,能做转身、带球、射门等踢球动作的人形机器人,还是DeepSeek、元宝、豆包等大模型应用,背后都是一群开发者在施展数字世界的魔法,他们不仅是代码的书写者,更是未来场景的预言家,以及人类与智能体协作的探路者。


中国开发者群体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更是全球开源生态重构的关键参与者。在这个AI浪潮汹涌的时代,开发者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感悟?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同期举办FIRA机器人上海大赛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马斯克家用的音响是我开发的”




“我认为的开发者,是基于已有的软硬件或智能算法技术去开拓此前没有做过的事,不是只发论文、做研究,而是开发出一种产品、软件、服务或者解决方案,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在本届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上海人张海星带来了用132天就造出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他是这款产品的开发者、设计者,但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产品经理。


时间倒推到两三年前。因为设计开发了一款能自动控制升降悬浮的蓝牙音箱,他被马斯克揽入旗下。“我是他亲自面试的第一个中国人,他看中了我的创新能力,这台音箱现在还在他家里放着。这款产品可以说很成功,但我觉得不应该止步于此。当时马斯克在全世界科技领域是最有影响力的人,作为一个中国本土创业者,我认为一定要跟他学习新东西。我想学习这一套逻辑:如何把开发者做的一系列探索,整合成一个人人能用的科技产品。”


就这样,他加入了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并担任创始领导人。在特斯拉期间,他主导下一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参与全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等新车型的开发工作,从零组建起一支高效的中国研究设计团队。


“这两年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第一性原理,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进行推理,而不是依赖类比或经验,回归事物本质去寻找解决方案。做人形机器人也是秉承着这样的逻辑。”2024年4月,张海星带领团队在上海创业,主攻人形机器人。


张海星与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头部结构件


从14岁在上海的电脑城组装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到澳洲学习计算机专业、到回TCL等传统大厂、再到创立自己的消费电子品牌,张海星已有近30年在电子产品领域摸爬滚打的经历。“一个产品,它的材料成本是多少、需要多少软件工程师、多少硬件工程师,每个细分项目需要投入3个月的研发工时还是6个月?我们是一支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团队,当资源受限时,这些账很好算。小公司的特点就是灵活敏捷,可以专注于创新突破。”




“最接地气的画面是打螺丝”




张海星创办的“矩阵超智”,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开发出人形机器人MATRIX-1。今年春运期间,它在上海南站与往来游客互动。


他自认为,这个速度不算快。“大众对人形机器人的接受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不是我们做了消费者看不懂的产品,而是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待。”


如果给开发者画像,他可能是一个工程师或程序员,有的让软件看起来好看好用,有的搭建软件的大脑。“早期,开发者是在一片黑暗的环境里对着白色的光标去写代码,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软件生态、可视化的界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发者来到了一个开放的崭新世界,技术每天都在更新,我们需要在快速迭代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平衡感,每天都要学习。”


与那些炫酷的AI应用或产品相比,开发者的工作其实非常接地气。“比如,为机器人本体打螺丝、连接插件;机器人走两步就‘崴脚’了,烧掉了电机,硬件工程师就要拆解它身上的零件,软件工程师来采集数据……对着一串串字符和数字反复做开发。开发者的工作,就像喂养一个娃娃,你不厌其烦地给他喂奶、换尿布、洗澡,看似每天做同样的动作,但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他会走了、会跑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就会觉得半夜爬起来喂奶的那种痛苦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一遍遍打磨,肉眼可见地看见产品更稳定,这种直接的正向反馈,是开发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我们团队都是行业里非常优秀的开发者,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有热爱、有梦想,还有点‘迷之自信’,坚信我们能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我们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国内量产,完成商业化落地。”


随着春节期间DeepSeek爆火,对创始人梁文锋的关注和讨论,似乎走向另一个方向:AI浪潮下,新一轮造富神话又来了吗?对此,张海星向开发者建议,“一定要多尝试,多学习,选一个你的热爱与能力能匹配的方向,一定不要为了利益去驱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如果没有热爱的原动力,你无法穿越这个被人质疑的黑暗森林。”




这是拼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最好时代




“过去只能是程序员做开发,今后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现在的AI技术已能做到让‘技术小白’也能开发他们想要的软件或应用。”作为顶尖开发者,王冠认为自己的AI征途始于对技术的痴迷与热爱。


王冠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分享观点


小时候,出于兴趣,王冠开发过一些小游戏。当超级电脑“深蓝” 战胜人类顶尖棋手时,他深受震撼。也许,那时在心里就埋下了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种子。2011年,王冠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布朗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2017年,他与团队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成立可之科技,在麻省理工学院孵化,致力于让AI具备人脑一样的持续进化能力和数理逻辑推理能力。


团队关注到以GPT为代表的基于Transformer概率体系架构的大语言模型有三大缺陷:计算不精准、逻辑不严谨以及不能在线学习,不能越用越聪明。这三个瓶颈是大模型在产业落地的关键。以考试为例,为了解决试卷批改人工负担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许多地方尝试引入AI技术,但即使是GPT,手写识别精度和题目理解水平也不高,远不及人工。“我们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技术路线,以差异化的架构解决Transformer概率体系的瓶颈,模拟人类婴儿大脑学会说话的过程,让模型可以在线迭代自主进化。我们做了最朴素的判断:AI能迅速实现价值的主要有两类场景,一是人类想做好但水平不够的事,另一类是能低成本大规模代替重复性人力劳动的事,我们选择了阅卷作为突破口,在这个领域把我们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


随着国内经济的动能进入新质生产力阶段,王冠决定回国发展。“从AI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技术方向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自研大模型连续4年服务全国十余省市高考、中考阅卷,全流程批改精度达100%,并发速度达到人工的数百倍。我们在海外重大考试中也正面击败OpenAI,收获了不少业务。”


王冠认为,国内的创业环境要比美国竞争更激烈,面对的压力很大,“不只创业者卷,巨头也卷。创业者要发现一个好的场景很不容易,要面对巨头的竞争。但一旦在国内成功,那么征战海外市场往往也能成功。”


开发者是新技术的源头和受益者,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非常高。“上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开发者生态的城市,在未来一定有很多好的应用会落地。”


对开发者,他建议说,一要做得开心,来自灵魂深处的成就感非常重要;二要谋定而后动,不能光靠热血和创意,还要有准备。“比如,我认为框式聊天的商业模式不太成立。大模型的发展让很多需要多人协作的工作变得扁平化了,现在是拼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最好时代,只要大家发现了一个别人没发现的需求,用比较低的成本,开发出一个好产品,就能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开发AI绘本与“星宝”对话




背双肩包、戴眼镜、说话时,语速不快,偶尔露出一丝腼腆的笑——这是一位典型的程序员形象。遇到吕昭波时,他刚参加完在徐汇区模速空间的一场活动。“我是学计算机的,跟大多数程序员一样,读书时就有用代码改变世界的梦想。慢慢尝试了不同的方向,转向技术解决方案、架构设计等领域。”2023年起,他开始深度探索AI技术应用,并通过开源社区、创客大赛等渠道推动AI技术的普及。“我本职工作是在一家企业做云计算方面的工作,参加比赛、分享都是利用业余时间。”


吕昭波(右一)在模速空间参加完比赛和家人合影


吕昭波经常要给儿子讲睡前故事,讲着讲着就发现讲不下去了,头一天编的情节,第二天就忘记了。“我就干脆开发了一款儿童故事AI产品,一开始它讲故事的能力还不强,但儿子觉得这个过程挺新奇的。比如,AI绘本生成猪猪侠飞向太空等情节,儿子觉得比我讲的故事更有想象力。他现在也会问AI聊天工具,为什么李白经常写诗要喝酒,不喝酒能不能写出好诗,让李白和爱因斯坦打个电话会有什么效果等。我们也会根据这些内容亲子互动,讨论一些话题。”


这次开发经历让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打磨出了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开发出的AI绘本。


被昵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星宝”的孤独症患者,正常人往往很能理解、共情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团队中有一个爸爸,他既是开发者,也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他更能懂得这个群体。比如,有孩子看到一座桥,他就不愿意走过去,理由是他觉得桥会受伤,会很疼,还有的孩子看到某些动物或者植物,也会非常敏感。这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很难捕捉,也很难去问家属。但AI能帮助我们了解到这些知识,慢慢走入他们的内心,发掘这些孩子的需求。现在我们这个AI绘本已经有20万用户了。”


这支团队都是志愿开发,分文不取,白天做本职工作,下班后切换频道,参与研发AI绘本工具。“我们现在都是为爱发电。尤其是春节DeepSeek爆火后,大家讨论的热情很高,都在想还能开发出哪些应用。经常讨论到十一二点,每次都互相提醒下次不能熬夜了,结果到下次还这样。”


作为一个资深程序员,他已经验证后AI写代码的能力,但他并不认为AI会取代程序员,“程序员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做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设计。”




在社区中学起来玩起来




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中,司玉鑫参与了AI人才培养论坛的举办,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他在朋友圈颇为感性地写下:“大会让我们见上一面,热爱与坚持,连点成线,种因为果。”


司玉鑫在开发者大会玩起来


对司玉鑫来说,最初学习AI相关知识,是出于提升技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现实需求。“我是学软件工程的,当时比较火的就业方向是算法工程师,但这些知识在学校里很难学到。为了找工作,必须自己去学。”


他一头扎进了开发者学习社区中,这种社区聚集了一大群AI工程师和爱好者。“社区里有很多‘前辈’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学习AI相关的技能,我就一步步跟着学,果然拿到了一个非常好的offer,做算法工程师。做了几年,总觉得有点没劲。我个人是比较热爱分享的,既然我能通过在社区中学习找到工作,那能不能把促进开源学习作为我自己的事业?”


五年前,他加入了一个开发者社区,全职工作至今。“从ChatGPT发布以后,我们社区也做了调整,探索用AI教更多普通人去用大模型以及各种各样的AI产品,在学习和工作场景中提高效能。我们也去很多高校去做AI通识讲座,AI应该是未来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科技博主陈政在类似这种技术社区中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三掌柜”。“我在社区里有14年的技术分享经验,一开始也是向别人学,然后开始发帖分享技术和观点。现在,我还保持着每月写6篇文章的频率。在上海,我们也会定期组织技术沙龙,分享知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程序员群体的技术开放共享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三掌柜为开发者做技术分享


去年,智能代码生成工具以及文生视频的应用,让他很受震撼。“过去几个人两三天需要开发的内容,在这些工具的加持下,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搞定。”今年春节,老家有个做中医的亲戚,向他感叹,现在AI大模型开出的诊断方案不比他差;他读初中的侄子正在用AI搜数学题的解题过程;家人用AI搜如何做红烧肉,“大家都在积极拥抱AI。”


他认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开发者越来越重视持续学习能力。“去年,我们几个开发者开发了一个能聊天的智能助手;今年,我们希望开发一个以开发者为群体的相亲类AI应用,目前前端页面已经做好了。现在做这种应用效率大大提高了。”


上海打造的开发者大会,吸引了一大批开源社区加入。除了听论坛,开发者还能参与工作坊、开放麦、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活动。开发者们相互启发,借助社区丰富的资源与开放的氛围,不断探索AI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可能。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叶薇

编辑:施雨

编审:何迪

相关文章
车展对话丨仰望汽车胡晓庆:市场对技术的认可是冲击高端的底气 “我的铁路风景”跃动钢轨上的文化脉搏 “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海归有间谍”言论引热议!不能把“毒舌”当习惯 长沙56岁保洁大叔自学国际经济两年半获文凭:内心平静,还想继续考大学读本科 重磅来袭!突然,涨停潮! “东鹅西养”飞千里 山海协作“链”起来 比亚迪汉L唐L长沙上市,首批车主交付 女儿离世后疯狂 “甩锅” 前女婿?S妈真实处境曝光,网友:大S入土都不安宁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