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健委主任刘俊彩:北京普惠托位占比近半 增至3.1万多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1 08:57:00
近年来,“生了娃没人带”“双职工带娃难”成为一些年轻人面临的育儿难题。北京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明确普惠托育价格和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健委主任刘俊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现在北京全市普惠托位已经增至3.1万多个,占全市托位总数的47%。
托育普惠
比试点前价格下降超一半
2023年10月,北京启动普惠托育工作试点,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普惠托育收费标准,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刘俊彩介绍,在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方面,北京向普惠托育机构园所发放每月每人1000元补助和每天每平米不超过5元租金补助。现在各区普惠托育价格在每月1500元至3800元不等,平均每月3000元,与普惠试点前7000元均价相比下降了一半还要多。现在,北京已经连续3年为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发放每年12万元补助,累计发放780万元。
区级层面也在积极探索。比如,西城区在市级补助之外,区财政为机构增发每托位3000元的一次性运营补助,昌平区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并区级配套1.5亿元,探索完善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此外,我们还指导各区出台公办托育价格,会同各区各部门推动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民用价格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刘俊彩说。
托位“挖潜”
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托育机构和社区托为重要依托、单位托为有效补充的三层次供给体系。总体来看,全市托位总数达6.7万余个,其中普惠托位增至3.1万余个,占比47%。
在托育方面,北京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刘俊彩介绍,2025年,北京将针对“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多样化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具体来说,要建立学前教育资源动态调配机制,有效统筹学前学位和托育托位,指导各区优先在学前学位富余且所在地区托育需求大的公办幼儿园设置托班。同时,积极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开设托育机构,在托班与民办托育机构均不足的地区,通过发展公建民营社区托育点织补服务空缺,满足“小小孩”家门口的托育需求,推动有意愿的单位办托。
普惠托育供给“既要有也要优”。刘俊彩强调,要将强化政府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以围绕实际需求提供有效供给为重心,在优化补助政策、优化资源布局、加强质量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供给体系,巩固以公办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托育机构和社区办托为重要依托、单位托育为有效补充的托育服务供给格局。
妇幼健康
持续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北京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刘俊彩介绍,北京全市已累计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同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向社区延伸,儿童健康友好社区累计达164家,覆盖面达80%。儿科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健全,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儿科门诊,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占比超过96.7%。
今年,北京将持续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妇幼健康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强化生育支持,启动生殖健康促进年,聚焦青春期、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等重点时期,全面开展生殖健康促进服务。建设一批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推进61家市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拓展生育全程服务,关注产后保健,提供产妇营养、母乳喂养咨询与指导、产褥期并发症防治、健康检查和产后康复等保健服务。
此外,还要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扩大住院服务机构覆盖面,提升儿童常见病诊疗能力等,不断增强妇女儿童健康获得感。
供图/受访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