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遵义茶,何以自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8:13:00    

人们总说,人间最美四月天。对于遵义来说,连绵望不尽又各有千秋的茶山,是四月春色中尤为特别的美景。

野鹿盖,是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一座山头的名字。20年前,在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背景下,贵阳人陈胜建看好茶产业的广阔前景,来到凤冈县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有机茶,这些土地里,有很多是由荒山开垦而来,野鹿盖就是其中一片。

“这里能出好茶”,专家的一句话,给了陈胜建底气。而专家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遵义具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唐代陆羽的《茶经》第八卷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说明,遵义不仅种茶历史悠久,品质也很佳。

遵义茶好,好在独特的生长环境。高山云雾出好茶,地处北纬27°的遵义,位于产茶黄金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茶树养分充足,内含物质丰富,病虫害少。

遵义茶好,好在对绿色发展的坚守。品质是长出来的,质量是管出来的,遵义全面禁用草甘膦,违者重罚;禁止使用塑料制品,走在遵义的茶山,随处可见茶农的腰间挂着竹篓;遵义以司法手段为“干净茶”保驾护航,2022年,凤冈县在茶叶重镇永安镇,建立了全省首个茶产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实行全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

湄潭县飘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阮国睿是位90后茶人,从他爷爷辈就开始做茶,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依靠种茶卖茶,他们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遵义,像阮国睿一样的茶人有很多。全家一起发展茶产业的信心,正是源自于遵义茶的好品质。

好茶不仅需要好的种植技术,也需要好的加工工艺。茶科技的助力,让遵义茶的道路走得更宽更远。

1939年,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地湄潭。在湄潭的浙大农学院与中央实验茶场强强联手,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湄潭龙井等名优产品,先进的制茶技术,增强了当地农民种植茶叶的底气,甚至影响了临近的凤冈、余庆等地大力发展茶产业。

在今天,科研机构派出的科技特派员穿梭在各个茶山,给茶企茶农提供科技服务,让茶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更多可能。务川县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茶产业中,推动茶园标准化管理技术示范基地落地,实现茶产业质量双升。

发展至今,茶产业已经成为遵义市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茶园面积达200万亩,位居全国产茶市(州)第2位,全市有四个县以茶作为“一县一业”首位产业,涉茶乡镇达到133个,产业覆盖26万户100万余茶农。

茶,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道风景。

岁月穿梭20载,野鹿盖已经从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茶上有花、花下有茶”的秀丽茶山,这里不仅产出了好茶,还变成了黔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遵义的茶山各有风情,湄潭县连片的茶海延伸至天际,磅礴大气;凤冈的茶藏在林中,若隐若现,如大家闺秀气质清丽;务川的高树茶藏在深山的树林里,如同隐者,非寻难遇,比手掌还大的茶树叶又能让人惊喜;习水的古树茶历经岁月风华,仍然摇曳生姿……走进遵义不同的茶山茶园,总能相遇不同的景色。

遵义各地的茶叶各有特色。湄潭翠芽、遵义红盛名已久,此外,出自遵义地区的“正安白茶”“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道真硒锶茶”“习水古树红茶”等也是地标产品,品质上乘,深受欢迎。

遵义红茶、绿茶已有规模,黑茶、白茶、青茶、黄茶正在异军突起,落地湄潭的贵州贵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茶和老白茶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凤冈的百紫然茶业生产的乌龙茶香气清幽,别具一格,销往全国各地。

遵义茶的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基于遵义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遵义市大力拓展新茶饮赛道,着力在原料生产、供应和研发方面下功夫。未来,遵义生产名优茶、大宗茶所余下的茶青,将成为新茶饮企业的优质原料。优质而量足的茶青也成为遵义与新茶饮企业“双向奔赴”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AI赋能知识产权服务,“新知坊”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正式发布 出征欧洲!遵义3名女将入选 为原创音乐版权“保驾护航” 全国首个音乐文创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成立 2025年钛锆铪钒分会年会暨钛谷产业发展大会在宝鸡召开 1000+岗位!遵义这场招聘会很火热 “东鹅西养”飞千里 山海协作“链”起来 现场·新闻眼 | “进度条”拉满!宁夏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技术+政策”,遵义忙“耕”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