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高法案例:被执行人纠集家属亲友围堵执行现场 法院发出“惩戒警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14:00    

光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孙满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公开发布第45批共6件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是自2010年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

记者注意到,本批案例共6件,涉及提级执行、集中执行、指定异地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的运用,执行立案前保全扣划措施的适用,对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发出涉嫌犯罪的风险预告以督促自动履行,处置大量车位过程中“首先满足小区业主需要”的把握等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满足司法实践亟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据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2024年,全国法院共执结911.82万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2万亿元,积极推动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但同时,执行领域目前仍面临案件高位运行、去存量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统一执行工作标准,提升执行工作质效,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最高法精心组织编选了本批指导性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在指导性案例255号“天水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明某执行实施案”中,生效判决确定了被执行人腾退房屋等义务,但被执行人一直不配合执行,还纠集家属亲友围堵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为维护执行权威,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法院将刑法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以涉嫌拒执犯罪风险预告的形式告知被执行人,向其发出“惩戒警告”,告知其在指定的日期前仍不腾退案涉房屋,法院会依法将其涉嫌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之后,被执行人在指定的日期前自动履行了腾房义务,执行法院综合考量其情节,决定不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该执行工作方法有效避免了对抗升级,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了判决义务,综合效果良好。”周加海说,当然,对于仍拒不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惩治抗拒执行等行为,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工作要求 聚焦突出问题查摆整改 预计本月底贯通!将惠及遵义两县→ 南海区召开2025年度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会议 长沙56岁保洁大叔自学国际经济两年半获文凭:内心平静,还想继续考大学读本科 北京一女子多次转账250侮辱诅咒前夫,遭法院罚款1万,律师:特定背景下构成侮辱 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邵永铁路征拆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召开 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举办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监督工作业务培训班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