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越自律越焦虑?小心掉进“更好的自己”这个陷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6 18:33:00    

凌晨1点

不知道第多少次

你刷到“5点起床自律打卡”的视频

关掉手机却陷入更深的焦虑

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如此“高级”

而我连早睡都做不到?

为什么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反而越疲惫、越迷茫?

当“自我提升”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竞赛

它可能不再是成长

而是一场合谋的完美主义陷阱

谁在定义“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也许是一种社会凝视

它要求你瘦/美/有钱/

情绪稳定/事业家庭双丰收……

这些标准背后

是消费主义、流量算法与优绩主义的共谋

“成为更好的自己”早已内化为道德准则

这个时代最隐蔽的PUA

是你自己PUA自己

人们焦虑,往往因为他们相信

完美的事情本应该尽在自己掌控之中

健康的成长

允许试错、接纳局限

在动态中寻找平衡

而病态的陷阱

用“全或无”思维绑架自己

将失败等同于缺陷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知识付费教你“7天逆袭”

健身广告暗示“胖=堕落”

医美行业贩卖“颜值即正义”

……

它们先制造“不完美”的恐慌

再为你提供“解药”

你看到的所有“逆袭故事”

或许是算法筛选后的极端案例

当“极端自律”被包装成普遍真理

普通人的日常努力便被贬低为“不上进”

如何在复杂的关系网中

放下对“完美的我”的执念

找到真正的自我

可能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真正的成长

是学会对“更好的自己”祛魅

那又该如何破除幻觉、跳出陷阱呢?

时不时地问问自己

这个目标是我真正想要的

还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允许自己做不到

用“足够好”替代“最好”

接受“60分的快乐”

好过“100分的崩溃”

“更好的自己”既可能是一条

通往个人成长和满足的道路

也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的陷阱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

以及这种追求背后的动机和方法

在过往传统教育理念中

并不鼓励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如何按照正确方法行事

如何以最优解达成目标

成为最重要的事

或许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好的自己”

而是“更像自己的自己”

可以偶尔放平

可以不够精致

可以拒绝被标准化

“人生不是一场必须满分的考试

而是一段允许试错的旅程”

你曾因“我不够完美”而感到焦虑吗?

如果“成功”可以重新定义

你最想删掉哪一条“必须做到”的标准?

来源: 半月谈

相关文章
这个“五一”,“趣”勒流! “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海归有间谍”言论引热议!不能把“毒舌”当习惯 长沙56岁保洁大叔自学国际经济两年半获文凭:内心平静,还想继续考大学读本科 湘口街道以曼陀罗彩绘守护银发心灵 筑牢文明环保基石,聚力实践变废为宝,2025长春净月高新区文明实践“悦”享“净”生活系列活动启动 你是否有一颗“过度感恩”的心? 图说丨闹心 他们眼中的昆明|长沙妹陀眼里的昆明:原来生活可以换个活法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