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知政 | 首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通过验收!佛山高水平对外开放添新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34:00
4月2日,佛山首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佛山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佛山综保区”)通过了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7个国家部委联合验收,标志着广东省第13个综保区正式落成。

佛山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佛山综保区通过验收,填补了佛山作为万亿级制造业大市在国家级开放平台上的空白,这是佛山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佛山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有望成为外贸进出口增长新引擎
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上升,外贸稳增长面临挑战。
作为我国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对于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佛山而言,更是恰逢其时。

佛山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内享受特殊优惠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的特点于一身,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是外贸保稳提质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2024年,全国167个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达6.7万亿元,增长4.7%,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平均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就贡献了超过1亿元的进出口,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去年前11个月,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739.2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9.4%。以约占全省七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全省近十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值,“小区域服务大外贸”的特征十分显著。
佛山是经济大市、外贸大市,外贸进出口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缺失成为制约佛山外贸进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佛山综保区通过验收,有望成为佛山外贸进出口增长的新引擎。
“佛山制造”优势将进一步被激活
在国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把握机遇、增创优势,是佛山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综保区内的企业享有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出口退税、区内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类优惠政策。综保区境内关外的特殊税收政策,以及便利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试点政策,企业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根据实际需求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发展中。
截至目前,广东拥有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等13个综合保税区。去年,广东省内多部门联合出台推动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其周边区域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多项措施,提出通过打造“海陆空铁”枢纽、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简化科研物资进口手续、降低高新技术货物进口成本等举措,有力推动外贸提质增效。
以同属广州关区的南沙综合保税区为例,广州海关推出覆盖申报、身份验核、税费支付、出口退货等跨境电商全流程的改革“组合拳”,在全国率先打造“特殊区域跨境电商出口集拼新模式”。
自2019年以来,南沙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南沙综合保税区通过联动南沙新区,成为聚集全品类的国际分拨中心、国际中转集拼中心、跨境电商枢纽基地。
立足佛山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珠江西岸产业“桥头堡”的优势,佛山综保区将重点引入发展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流、跨境电商、黄金珠宝、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十大业态,着力于国际先进制造业加工中心、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区域销售服务中心、保税研发设计中心、全球检测维修中心等5个中心建设。
在相关政策的叠加下,佛山制造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激活,有力服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正全力建设“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之一,又是大湾区“黄金内湾”的重要组成。佛山综保区的建设,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佛山综合保税区。
佛山综保区位于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核心节点,这里可实现1小时覆盖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等国际机场,2小时通达港澳,形成“空港+海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独特优势。
佛山综保区还将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协同联动。并将与一路之隔的顺德新港打造“区港联动”通关模式,实现“保税功能区+港口作业区”的无缝衔接,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为全球供应链注入湾区效率。
可以说,佛山综保区通过验收,不仅是地理范围内的利好政策落地,更可能带来关于产业与开放的系统性变革。它承载着佛山从“制造大市”迈向“开放强市”的雄心,也将为大湾区“双循环”路径提供重要支点。
知政主笔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