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匠心让民族乐器跨时空重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5:41:00    

原标题:用匠心让民族乐器跨时空重生(主题)

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生赵昱宁的“毫米江湖”(副题)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博洋

作为一名哈尔滨音乐学院笙专业的研究生,25岁的赵昱宁不仅用笙奏响传统韵律,同时研究民族乐器修造12年,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民族乐器修造匠人,创立了赵昱宁民族乐器修造工作室。他带领团队修复明清古乐器18件,绘制乐器诊断手稿1000多份,让300余件民族乐器获得重生。

近日,赵昱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黑龙江赛区)暨第12届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取得就业赛道高教研究生组银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晋级国赛。

赵昱宁正在修复乐器。哈尔滨音乐学院供图

300余件乐器获重生

针尖上的“毫米江湖”

记者见到赵昱宁时,他正在工作室修复一支老笙,工作台上散落着泛黄的竹片和他自制的调音工具。“这把笙是清末的,比我太爷爷年纪都大。”他推了推眼镜,手在凹凸不平的竹管上来回调整着,“已断定问题出在高音啸叫,我需要向笙脚里填充黄蜡,消除杂音,恢复它的音色。”

记者看到,在工作室内悬挂着标注改良笔记的民族乐器,工作台上陈列着赵昱宁自主研发的簧片、哨片等乐器配件。这里既是维修工坊,也是开放课堂。自202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修复明清古乐器18件,改良现代乐器工艺30余次,绘制乐器诊断手稿1000多份,让300余件乐器重生;开展公益讲座10余场,1500余人受益。

跑遍50城拜师

12年攒出修造真功夫

学习研究民族乐器修造多年,赵昱宁非常了解传统乐器在音色稳定性、演奏舒适度等方面的局限。上大学时一次偶然机会,他为同学修复了一支有音准偏差的笙,从此开启了“白天练琴、深夜钻研修造工艺”的双轨生活。每天4小时的演奏训练,让他练就了凭耳力快速定位簧片厚薄、音孔角度的本领,精确控制音准偏差。图书馆古籍里泛黄的《中国乐器制作考》、双手布满老茧的民族乐器厂老师傅工作室,都成为他的“第二课堂”。渐渐地,赵昱宁总结出“生长年轮+密度梯度+含水率”三核选材体系,用反光来预判板材平面与垂直,经过上万次组装调试,误差可控在0.8毫米左右。

12年的时光、50座城市的拜访交流,是赵昱宁钻研民族乐器修造的轨迹。他拜访制笙大师桂宝栓、汪忠乐,虚心求教;追随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古筝修造非遗传承人李素芳研习古筝制作;向曹荣大师学习二胡蒙皮工艺。他系统研习笙、竹笛、唢呐等传统乐器的制作与修造技艺,并大胆创新民族乐器材质。目前,赵昱宁提出10余项修造理念,使修复后的乐器音色通透度提升40%,耐久性延长一倍以上。为了提高修造精准度,他与同学一同开发“多律制调音器”App,并已申请专利。

创新与市场化运营

展现非遗活态传承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黑龙江赛区)评委给出的评价是:“赵昱宁的职业规划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文化战略深度融合,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可行路径。”哈尔滨音乐学院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处(部)长曲娜表示,学院将持续支持赵昱宁民族乐器修造工作室建设,将其打造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培育更多“懂技艺、有情怀、能担当”的民乐传承人。

从最初修补同学破损的乐器,到如今修复百年古董笙,赵昱宁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327件乐器的“重生档案”。凭借独特的技艺与工匠精神,赵昱宁成为黑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特聘民族乐器修造师、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东寓法鼓老会副会长。“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明的符号。我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运营,让传统乐器‘活’在当下,走向世界。”赵昱宁说。

来源:哈尔滨日报

相关文章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工作要求 聚焦突出问题查摆整改 预计本月底贯通!将惠及遵义两县→ 南海区召开2025年度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会议 长沙56岁保洁大叔自学国际经济两年半获文凭:内心平静,还想继续考大学读本科 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邵永铁路征拆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召开 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举办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监督工作业务培训班 全市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召开,周海兵作出批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