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资本市场严打虚假信息,对“小作文”说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6 10:49:00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资本市场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股市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冲击市场的稳定与秩序。为了揭开这一现象的真相,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2024年11月14日,A股市场突然放量下跌,网络上迅速蔓延起“机构举报游资”的传闻。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发酵,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然而,经过记者多方查证,这一传闻实为虚假信息,是由自媒体账号刻意编造并传播的。

类似这样的虚假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并不罕见。它们通常以“股市小作文”的形式出现,涵盖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几乎所有影响股市的因素。这些虚假信息往往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形成“病毒式”扩散效应,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诱导投资者盲目跟风,导致恐慌性抛售或非理性追涨。

为了打击股市虚假信息,监管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证监会将整治股市虚假信息作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重要内容,坚持打早、打疼、打重点,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近段时间,公安机关先后查处了编造传播“机构举报游资”、“摩根大通研报”等谣言的责任人,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然而,仅靠监管部门的事后澄清和查处难以彻底消除虚假信息的危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账号和非法荐股机构通过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诱导投资者购买高价课程或参与非法荐股活动,形成了一条“谣言-传播-收割”的恶性循环利益链条。这些账号和机构往往缺乏正规经营场所,却煞有介事地传播资本市场的专业信息,通过虚假人设和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段吸引投资者上钩。

为了净化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对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实施全链条联动打击。同时,应加强舆情监测和虚假信息查处工作,综合运用发布澄清、第三方记者求证等形式加大主动回应和辟谣力度。此外,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工作,提高投资者的辨识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保持理性投资心态,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在面对虚假信息时,应保持警惕并学会辨别真伪。同时,应积极举报发现的虚假信息行为,为净化资本市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十一)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看山东|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山东活动 走进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今日辟谣(2025年4月23日) 全面取消!涉及拼多多、淘宝、抖音、京东等多平台 购物卡成洗钱工具?警惕洗钱新套路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采风活动在福建南平启动 动物行为异常能预测地震? 33岁女子实名举报中钢网董事长婚内出轨,男方曾报案称被敲诈但警方未立案,最新消息→ 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拉伤发烧都得坚持,住宿环境恶劣饭少难吃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