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宫:“群聊门”调查已结束,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将继续任职
- 实时讯息
2025-04-01 10:00:04
-
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外界围绕美国“群聊门”泄密事件的疑虑仍未消散,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3月31日表示,政府关于该事件的调查已结束,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将继续任职。“正如总统所明确表示的,华尔兹仍然是他的国家安全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莱维特对媒体表示,“就我们而言,这起案件在白宫已经结案。”莱维特
-
- 伊朗最高领袖回应特朗普“轰炸威胁”:美国将遭猛击
- 实时讯息
2025-03-31 15:00:03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月3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如果美国就其总统特朗普的“轰炸威胁”采取行动,那么“美国将受到强烈打击”。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新闻界对话》节目主持人3月30日称,特朗普在与她通话时表示,“如果伊朗不与美国就其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伊朗进行轰炸”,并
-
- 突发!特朗普对普京“愤怒”!放出“狠话”
- 实时讯息
2025-03-31 13:00:03
-
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新闻界对话》节目主持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其电话采访时说,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地位的可信度时”,他感到“生气和愤怒”。据报道,特朗普称,如果他认为俄罗斯在阻止他结束战争的努力,他“将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
-
- 芬兰总统与特朗普谈“破冰”生意
- 实时讯息
2025-03-30 17:00:03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尽管欧洲联盟与美国近来因乌克兰危机分歧和关税争端关系趋冷,欧盟成员国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29日突然访美,赴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面,双方围绕美国从芬兰购买破冰船议题进行磋商。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发文说,“斯图布总统与我期待
-
- 美媒:拍摄“特朗普遇刺照”记者被禁入白宫
- 实时讯息
2025-03-29 13:00:03
-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3月27日报道,去年7月13日,正竞选总统的特朗普在“未遂刺杀”事件中耳朵被子弹击中,美联社摄影师埃文·武奇一边躲避枪手的子弹,一边拍下了那张特朗普面带血迹、挥舞拳头的著名照片。但在过去6周,由于美联社拒绝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令将墨西哥湾称为“美国湾”,
-
- 一周看天下 | 法国总统:俄乌停火后乌伙伴所派部队不会部署在对峙前线
- 实时讯息
2025-03-29 10:00:03
-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5年3月29日3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左)在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迎接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26日表示,未来俄乌停火后,乌克兰军队将是乌安全的“第一保障”,乌伙伴为向乌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队不会部署在对峙前线。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
- 特朗普:俄乌局势“在掌控之中”
- 实时讯息
2025-03-23 18:00:03
-
据美国彭博社当地时间2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阻止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努力“在掌控之中”,并表示除了他没有人能阻止俄罗斯总统普京。报道称,特朗普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旗下政治评论网站“Outkick”创办人克莱·特拉维斯采访时发表上述言论。在谈到俄乌冲突问题时,特朗普称,自
-
- 外媒:乌总统泽连斯基突访顿涅茨克前线
- 实时讯息
2025-03-22 22:00:03
-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了乌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并在东部战略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会见了无人机部队的指挥官。据报道,数月以来,乌克兰军队一直在抵御俄罗斯在波克罗夫斯克周围的进攻,而俄军一直在缓慢推进,试图最终占领整个顿涅茨克地区。资料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
- 新华社:泽连斯基同意举行选举?“很大程度上”接受不加入北约?
- 实时讯息
2025-03-22 20:00:03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22日称,乌克兰“已经同意”举行总统选举,同时乌总统泽连斯基“很大程度上”接受乌克兰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的事实。目前,乌方尚未对此作出表态。如果威特科夫所言为实,那么这意味着乌克兰在两个重大问题上立场发生重大改变。泽连斯基真的接受了吗?“乌克兰将举行选举”?美国记者塔克·卡尔森
-
- 美乌总统就俄乌停止袭击能源设施达成一致
- 实时讯息
2025-03-20 07:00:03
-
央视新闻 美国白宫19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上午通电话,就俄罗斯和乌克兰停止袭击能源设施、实施“部分停火”达成一致。这份由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共同签署的声明说:特朗普在通话中向泽连斯基全面介绍了美俄元首18日通话情况及讨论的关键问题。美乌技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