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 实时讯息
2025-03-17 08:00:03
-
原标题: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读者点题·共同关注)写诗写得比我好,画画水平比我高,能剪视频,能做PPT,最近人工智能是真“能”了,我想知道:未来我会被AI取代吗?——人民网网友15*****7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担忧。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从会场到驻地,代表委员们也
-
- 周末·科普丨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真的是大脑退化了吗?
- 实时讯息
2025-03-01 15:00:03
-
近年来,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然而,与这一数字化娱乐形式的普及并存的,是对大脑退化现象的强烈关注。2024 年,“Brain Rot(大脑退化)”一词被牛津大学出版社评为年度词汇,其定义为“人类精神或智力状态可能的恶化,特别是由过度消费琐碎或缺乏挑战性的在线内容所引发
-
- 济阳区总工会“泉心工惠”心理健康辅导走进疾控中心
- 实时讯息
2025-03-18 21:00:03
-
为切实关爱职工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3月13日,由济阳区总工会主办的“泉心工惠”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走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一场温暖且专业的心灵呵护。培训以打破绝对化认知为切入点,帮助职工突破思维和认知局限,引导职工在学习和接收信息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判断,不盲目
-
- 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真的是大脑退化了吗?
- 实时讯息
2025-03-01 15:00:03
-
近年来,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然而,与这一数字化娱乐形式的普及并存的,是对大脑退化现象的强烈关注。2024 年,“Brain Rot(大脑退化)”一词被牛津大学出版社评为年度词汇,其定义为“人类精神或智力状态可能的恶化,特别是由过度消费琐碎或缺乏挑战性的在线内容所引发
-
- 山西能源转型调查报告:“转型焦虑”下需加强转型的“公众沟通”
- 实时讯息
2025-03-22 09:00:03
-
在对近万名山西居民进行认知调查和访谈后,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山西公众在对能源转型政策的态度与认知上存在着“高支持-低认知 ”的现象,即山西公众普遍高度支持能源转型政策,但对其认知不足。报告认为,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及能源转型的前沿阵地,山西急需夯实民众对于转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助力并参与到
-
- “财米油盐”AI聊两会|打破“认知差”,带你读懂全国两会里的“幸福密码”
- 实时讯息
2025-03-02 09:00:03
-
来源:人民网 “给我讲讲楼市走势。”“什么是银发经济?”“2025年餐饮市场发展怎么样?”“我即将毕业,AI能帮助提供什么工作机会?”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人民网《财米油盐》栏目组带着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AI工具走进街头巷尾,围绕当下公众关心的就业、收入、教育、养老等民生热点展开
-
- 孤独症合并多动症,“星星的孩子”可能遭遇“双重障碍”?专家提醒
- 实时讯息
2025-04-03 06:00:04
-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孤独症和多动症,一个表现为安静,一个表现为吵闹,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疾病。然而,近年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临床诊断中发现,部分患儿同时面临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双重困境。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落实
-
- DeepSeek最大的价值不是被膜拜,而是被超越!
- 实时讯息
2025-03-06 09:00:03
-
来源:人民网 DeepSeek横空出世,犹如一声惊雷劈开垄断,跻身世界最强大模型行列,开启中国人工智能崭新的春天。成为“顶流”之后,有人形容它“无所不知”,是“万能钥匙”;而它自我评价:“我是工具,能用数据和算法处理已知问题,但未知或主观问题仍需人类介入。”爆红之余,我们该如何真正地认识它、爱护它、
-
- 痛悼!又一院士离世
- 实时讯息
2025-04-12 07:00:04
-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岁。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65年加
-
- 早发现早干预,点亮认知希望之光
- 实时讯息
2025-03-14 18:00:03
-
“李阿姨,您最近记性好多了,上次教您的记忆训练方法还记得不?”“哦,记得,每天都在做呢,现在出门买东西也不容易忘事了。”近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记忆专病”门诊,68岁的李阿姨在复诊时和神经内科主任佘君慧聊起了自己的变化。“记忆专病”门诊的开诊,为众多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李阿姨就是其中之一。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