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一老父亲告女儿索要每月5000元赡养费,供养再婚后智残儿子,法院判了
- 实时讯息
2025-03-09 12:00:03
-
为求每月5000元赡养费家住上海浦东新区70多岁的沈老伯竟将40多岁的女儿沈女士直接告上了法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沈女士是沈先生与前妻所生的女儿,1991年,沈老伯与前妻离婚,沈女士随父亲共同生活。5年后,沈老伯与现任妻子再婚,并于次年生下了儿子小沈。不幸的是,小沈患有智力缺陷,现在是智力三级
-
- 海上重逢|语闻·阅历
- 实时讯息
2025-04-01 09:00:04
-
这是我第二次抵达日照小城。二十年的光阴过去,它似乎并未发生太多的改变,仿佛一粒被遗忘在金色海滩的珍珠。从辽阔的海上吹来的风,依然是潮湿的,夹杂着海水腥咸的气息。伫立在这片安静的海域,我想起女孩依依,我们曾经在海边一栋白色的“城堡”里,共同度过一小段时光。命运的舟楫就是从那里开始,载我们驶向神秘未知的
-
- 找了20多年!这位老兵到底在军营找什么?一起来寻找答案
- 实时讯息
2025-03-12 19:00:03
-
本文转自【央视军事】;“起码我要干到退伍以后能讲自己从军的故事”来到军营后他一直在寻找小时候听父亲讲故事时看到的那份骄傲一找就找了20多年如今老兵魏亚军终于有了答案从小爱听父亲讲军旅故事他多次报名终于穿上军装“我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父亲属于‘参核老兵’他喜欢讲,我也爱听每次讲的时候他非常高兴
-
- 跨学科诊疗与下沉社区:中国投入更多力量加入安宁疗护
- 实时讯息
2025-04-03 20:00:04
-
2023年10月13日,在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来临之际,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段宇(左三)和同事为患者开展服务。新华社发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 题:跨学科诊疗与下沉社区:中国投入更多力量加入安宁疗护新华社记者蒋文茜、何磊静每当陈昀思念父亲时,就会看看父亲过94岁生日的照片。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安宁疗护
-
- 家国情怀传承不息 一家四代接力从军
- 实时讯息
2025-03-16 08:00:03
-
黄发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李文“我的二太爷、爷爷和父亲都曾当兵或入伍。很自豪,作为第四代的我又有了这样光荣的身份!”3月15日,在孝感市孝南区预定新兵集训队,19岁的准新兵黄发政自豪地说。当天下午,孝感市孝南区举行某预定新兵欢送仪式。包括黄发政在内的百余名新兵身着戎装、肩披绶带,英姿飒爽、
-
- 清明来临之际,江苏各烈士纪念地迎来祭扫和纪念人群
- 实时讯息
2025-04-04 07:00:04
-
原题:清明来临之际,江苏各烈士纪念地迎来祭扫和纪念人群碑石低语,江河记得所有的星辰又一年清明,青灰色石碑沐浴在春日暖阳中,风掠过永不褪色的铭文,拂过从土地革命到和平年代的一个个烈士英名。纪念馆中泛黄的家书在等待回信,生锈的怀表停在冲锋前最后的时刻,将生命刻进山河的名字仍在路牌上守望烟火氤氲。雨花台的
-
- 半个多世纪后,民警帮她圆了梦
- 实时讯息
2025-03-20 14:00:03
-
“谢谢你们帮我母亲圆了寻亲梦这个事儿她在心里惦记了77年!”3月18日上午,金湖县公安局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近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公安局民警历时三月、脚步丈量六百余公里帮助93岁的刘贵兰老人寻回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亲人用警民连心之笔续写了这段跨越世纪的团圆故事半生离乡耄耋难舍寻根愿2024年10月,金湖
-
- 汾河两岸 擎旗自有后来人
- 实时讯息
2025-04-05 06:00:04
-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公安共有14人被评为烈士;1980年以来,共有52名民警因公牺牲,仅2024年就有8名民警、11名辅警因公负伤。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实践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铮铮誓言,为维护城市的平安稳定、群
-
- 阜阳界首:“丢失”52年的烈士证明书
- 实时讯息
2025-03-20 10:00:03
-
“52年了,我又拿到了父亲的身份证明,太感谢党和政府了!”3月18日,84岁的任丙权手捧烈士证明书,激动得热泪盈眶。 任丙权是界首市新马集镇王楼行政村任寨自然村村民,父亲任从良是一位烈士。当天,界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肖好武一行来到任寨自然村,走访慰问任从良烈士的家属,送上烈士证明书。任丙权拿着父
-
- 母亲抛弃8岁儿子离家出走,11年后儿子高考634分找她报喜,母亲:我太忙了,没空见
- 实时讯息
2025-04-06 22:00:04
-
原创 洛广新视点 2003 年,河南男孩郭金鹏 8 岁时被亲生母亲抛弃,11 年后,他高考考出 634 分的优异成绩,只为见妈妈一面,可母亲却因 “工作太忙” 无法相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呢?故事回到 2003 年,那时的郭金鹏还只是个天真无邪的 8 岁孩童,和父母生活在河南的家乡。虽日子不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