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凭业选贤才 依绩论英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05:00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中部崛起”战略推进的重要时期,湖北将“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不仅是对干部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回应,更是以“不拿事业迁就干部”为出发点的深刻实践。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加速、推动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等多方面的挑战,干部队伍既需要破除“论资排辈”的传统思维,更要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鼓励干部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锤炼干事真本领。正如襄阳“五化”管理与鄂州建立干部实绩档案的探索所传达的,唯有以事业需求为标尺、以实绩贡献为刻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方能真正激励有为干部脱颖而出。
事业为先,树立“就事不就人”的新风向。“迁就干部”的本质是对于事业发展中责任意识的缺失。少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守摊子”“熬资历”惰性思维,将岗位视为“铁饭碗”,将资历等同“通行证”,缺乏干事创业的进取心。湖北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以实际行动推动干部选拔从“谁该用”向“该用谁”转型。从武汉选拔300余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赴经济主战场历练,十堰选派干部挂职学习、赤壁“菁鹰计划”储备年轻干部。到黄石年轻干部穿上“外卖服”感知民生冷暖,鄂州以“实绩档案”接受群众检阅。彰显“事业需要什么干部,就培养选拔什么干部”的新逻辑,走出“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旧窠臼。
能力为核,锻造匹配事业的新本领。事业需要的高度,决定了能力建设的维度。武汉千名年轻干部参与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积极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应用之道;恩施发行森林碳票将生态文旅融合,进一步培育一批既懂生态又懂文旅的复合型人才;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团队研究创新航空货运模式,建设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能力提升绝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于专业的“精准滴灌”。针对“想干不会干”的干部,湖北推出“提能套餐”,武汉东湖科学城专班“揭榜挂帅”,让干部在资源整合、技术攻关中补足短板。针对“敢干不善干”的群体,十堰推行“一老一小”政策,以老带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分层分类的能力提升,方能让干部培育既具专业深度,又富实践温度。
机制为锚,构建“能上能下”的新导向。“不迁就干部”的关键,在于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制度体系。湖北以“六大行动”为框架,从“凝心铸魂”到“破解四不问题”,为干部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湖北明确干部“下”的6种渠道和20种情形,对履职不力、作风不实的干部及时调整;襄阳推行“末位约谈”,对考核垫底者专门约谈、红脸出汗;赤壁“菁鹰计划”,让30余名年轻干部担任领导班子成员,就是为了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让“能上能下”成为干部队伍的共识。
从“决不用事业迁就干部”出发,到“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的实践,当“实绩导向”取代“资历优先”,以“能者为上”打破“路径依赖”,方能组建一支支“既能低头深耕、又能抬头看路”的新时代干部队伍,在中部崛起的壮阔征程中,绘写属于荆楚大地的崭新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吕承昆(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