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报时评丨假“公务车贴”伤的不只是人,更是公信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1 06:12:00    

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车主林女士反映称自己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并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后经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网上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相关部门已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

本以为是公务车“仗势欺人”,实际上是私家车“狐假虎威”,事件焦点迅速从“公车强行加塞涉嫌伤人”转移到了“公务用车标识随意伪造及使用”。公务用车标识本是为规范公车使用的阳光监督途径,涉事车主如此贴着假标识无视公共秩序,有损政府部门的形象不说,更让公众对真正公务用车制度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当地仅以“批评教育”草草收场,无异于传递着“私车公用无需付出代价”的危险信号。

在电商平台,“公务用车车贴”售价低至5元,月销超2000件,商家甚至支持“定制监督电话”。法律专家明确指出,商家未经授权制作、销售国家机关标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如此明显的违法行为,平台对“公务车贴”既未禁止下架、任由违法商品流通,监管部门也未开展常态化排查。5元即可让私家车“披上公权外衣”,若不法分子嗅到可乘之机,把假冒公车标识当作“通行证”,对于社会秩序与政府公信力的危害将难以想象。

公务车标识是公权的可视化符号,其权威性不容亵渎。遏制“假公车”乱象,需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首先,电商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关键词过滤机制,禁止违规销售公务用车标识等商品,同时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平台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相关部门应对违法商家和买家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同时,推广防伪技术标识并完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平正义,让公务用车制度真正回归其应有的监督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关文章
抖音团购陷阱:低价抢购的酒店为何永远“约满”? 抖音电商一季度补贴商家55亿元 落地多项商家减负举措 “中国制造”转战内需市场 直播电商供应链待升级 女装尺码“缩水”,畸形审美要改正|时评 熬过关税动荡期:跨境卖家照常运营,加大非美区站点布局 调查:今天交钱明天拿证,这种“信用证书”可信吗? 常州一小吃店公然打广告“加工胎盘”,用法律利剑击破荒谬的“进补神话” 多地高速提醒慎用智能驾驶 专家:进出隧道、施工、夜晚等路况都要慎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