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图片故事|錾锤下的“时光雕刻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5 14:53:00    

在辽宁省营口市辽河老街百年建筑老世兴银楼工坊里,作为辽宁省非遗代表性项目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的孙朋,忙着对银饰进行錾刻加工。

刚刚过完27岁生日的孙朋已有10年的银匠经验。从小就喜欢手工技艺的他,从学徒到成手,每一次敲打、每一刀錾刻都凝聚着他对银匠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银饰银器的手工制作要经过熔银、锻打、錾刻、抛光等多道流程。为了提升技艺水平,孙朋曾远赴云南、广西等地学习交流银饰、银器的制作技艺。

一张银片锤万遍,一件银饰藏匠心。传承120余年的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工艺精细、纹样丰富、造型独特。作为年轻的技艺传承人,孙朋说,“学习制作银艺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技艺,更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希望未来能像师父一样,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3月11日,孙朋对银饰品进行抛光处理。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在加热制作银饰所需的银料。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2日,孙朋在营口老世兴银楼工坊里制作银饰。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3日,孙朋在顾客订做的长命锁上用激光雕刻信息。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3日,孙朋走在辽宁省营口市辽河老街上。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对制作的银饰进行錾刻。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右)在营口老世兴银楼里跟同事任春艳交流银饰制作的细节。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在营口老世兴银楼工坊里制作银饰。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在营口老世兴银楼工坊里对制作的银饰进行錾刻。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对制作的银饰进行錾刻。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3日,孙朋(左)为一对老年顾客介绍银饰。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3日,孙朋(右)将一对来到店里订做银饰的老年顾客送出店门。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3月11日,孙朋对加热后的银料进行锻打塑型。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相关文章
辽宁省博物馆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开放安排 242人!辽宁这些省属企业招聘选聘,具体岗位公布 古韵与未来交响 科技文化共激荡——从丝路旅博会看产业新趋势 东北企业将“好质量”转化为“好信用”“好贷款” 春日里,这生机勃勃的辽宁…… 健康消费加速向“新” 市场前景广阔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西部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一线观察 文旅新探丨乘坐高原复兴号,寻访藏家桃花香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