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AI纵有千言,写不出创作者赤子之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3:15:00    

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称,再过10年、20年,从理论上说人工智能工具DeepSeek完全可能替代人类作家。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实际上,关于AI能否取代人类的争论早已不限于文学创作,从医疗、教育到科技、传媒,人工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文字作为人类思想的载体,其承载着创作者对世界的独特体会与深度思考,这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

目前,AI工具已能生成情节完整、逻辑严密的文章,甚至可以模仿特定作家的写作风格。但是,AI生成的内容虽然辞藻华丽、结构严谨,但是常常会让人感觉内涵缺少灵魂和温度,它可以模仿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却无法写出《老人与海》中“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背后的生命韧性;它能讲述宏大的星际战争,却难以写出《三体》里“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所蕴含的哲学思辨。

归根结底,主要原因在于经典作品的诞生,往往源于作者数年来的学识和经历积累以及深度思考。陈忠实借《白鹿原》中白、鹿两大家族的世代纠葛,将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与民族精神困境熔铸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余华在《活着》中,以主人公福贵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为线,串起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用近乎残酷的笔触直面生存的苦难与坚韧。文学的本质是“人类经验的表达”,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核心思想,不是仅仅整合数据库中已有信息就能表现出的,而是作者用生命体验淬炼出的精神结晶。

文字不仅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贾平凹的《秦腔》通过描绘关中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和秦腔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现了秦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莫言《红高粱家族》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山东高密东北乡那片热土上的野性生命力,让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触摸到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们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理解,让不同地域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让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更加鲜活立体。

AI通过机器学习模型,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答案,但是大多数的训练数据主要来源于主流文化,这可能导致小众文化表达逐渐被边缘化。如果单纯仅靠AI来撰写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小说,就可能出现由于训练数据集的覆盖面不足,难以准确生成相关文化信息内容的现象。费孝通所言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必须基于不同民族群体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当AI将复杂地域文化简化为刻板标签,文学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功能也将随之削弱。

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审视创作的本质。AI能够一键生成千万个故事,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陷入效率至上的误区,曹雪芹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才使得《红楼梦》流传百世、经久不衰,真正的文学价值恰存在于“低效”之中。如今AI的崛起,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那些机械复制的冰冷文字终将被淘汰,只有用心用情扎根现实生活、善于思考的创作者,才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思琪(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
春风漫卷书香气 槐荫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 电影《春风又绿唐崖岸》首映式在咸丰举行 这个“五一”,“趣”勒流! 世界级的重大发现!专家们这样评价濛溪河遗址 “我的铁路风景”跃动钢轨上的文化脉搏 四川省宜宾市多方面简介 太原掀起阅读热潮,共赴书香之约!阅读大会 一眼看尽千年中国书院 安宁街道首创社区 墨香沁社区 文化润人心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