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耕备耕时节农田里兴起“科技范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09:56:00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春耕备耕时节农田里兴起“科技范儿”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周勉、刘彤

春暖花开,从三湘大地到秦巴山区,再到东北黑土地,从南到北春耕备耕生产逐步火热起来。田野里,安装导航系统的拖拉机精准施肥;手机上,农民点击App实现稻田自动灌排水……各地春耕备耕时节农田里兴起“科技范儿”,助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进入3月,东北逐渐转暖。在吉林西部的大安市海坨乡,当地农业企业已开始为盐碱地改造和春耕生产做准备。

农田里,一台台拖拉机牵引着撒肥车缓缓前行,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均匀地被抛撒在地里。企业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远程实时监控着拖拉机的作业进度。据了解,企业在拖拉机上安装卫星导航系统,并在撒肥车上安装传感设备,实现农机按设定路线精准行走,还能根据不同地块控制撒肥量。企业负责人马亮说,智能化装备应用实现施肥作业精准调度,降低成本,提高了备耕生产效率。

常德市桃源县金凤桥村智慧农田里的气象观测站和智能虫情测报站。(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大安市共将26万余亩盐碱地改造成稻田,随着智能化农业装备的普及应用,今年将有更多盐碱地成为“米粮川”。

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农业科技应用不仅实现精准高效,还大大节省人力,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田。

在湖南常德,正值稻农育苗备耕期。在常德市桃源县的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示范片,种粮大户罗爱来正在进行田间管理。“在手机上用App可以直接操作,设置好水位后还能自动关放。”罗爱来打开手机上的“中联智农云”App向记者展示,在智能灌溉界面,水位控制操作十分便捷。

如今,桃源县的智慧农田不仅可以自动控水,搭建的精准数据采集体系还能实时监测农田情况,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高华说,现阶段建成的智慧农田,让早稻成本每亩降低近200元,收成也更好,种粮大户种植的积极性更高。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也进入了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期。在该市汉滨区的陕西安康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粮油种植基地,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操控下腾空而起,正在精准地执行飞喷农药等作业。公司负责人韦小川说:“过去人工喷药,10个人一天只能完成50亩,现在无人机一天能作业500亩,效率提升了10倍,农药用量还减少了20%。”

据了解,今年汉滨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农业科技公司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区推广“无人机+智慧农业”服务模式,实现“一田一策”精准管理。目前,汉滨全区已组建5支无人机飞防队,累计完成小麦、油菜等作物统防统治1万亩。

相关文章
贵州省2025年洪水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在安顺举行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必看指南 桂林的“无人机警察”都能做些啥 2025年钛锆铪钒分会年会暨钛谷产业发展大会在宝鸡召开 会飞的AI “莲花” 实时巡检晋安湖公园…… 中企放映车点亮巴西社区“光影梦” 14个应用场景发布,从“蓝图”到“蓝天” 南充如何迎风“起飞” 千年农经遇上元宇宙,菜博会玩出新花样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