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无人机警察”都能做些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5:19:00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和普及,警用无人机日益成为桂林基层派出所的常用、必备装备。近日,记者从桂林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配备警用无人机120余架,我市所有共38个城区派出所已全部完成警用无人机、持证飞手配备。从处理常见警情到破获刑侦大案、要案,警用无人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警队里的无人机飞手也成了桂林警方目前重点培养的人才之一。
无人机成基层警务标配
黄宝远是秀峰公安分局丽君派出所的民警,并且是所里的无人机飞手。他有一台专用的无人机,用于派出所和秀峰公安分局的警务执勤。
“4月7日,无人机就帮了我们一个大忙。”黄宝远向记者讲述了前不久处理一个警情的经过。
当天下午4点左右,一名秦姓男子报警求助,称自己攀爬秀峰区释迦山迷路了,被困在山里。
释迦山属于甲山派出所辖区,但甲山派出所的无人机当时在执行别的任务,于是黄宝远带着无人机“增援”,跟随甲山派出所民警来到了释迦山附近。
来到现场后,黄宝远操作无人机升空,通过高空搜寻、技术定位和周边地形分析等手段,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确定了报警人秦先生所处的位置——此时的秦先生已经偏离了释迦山,被困在了秀峰区唐家村红庙隧道旁一座无名山上。
确定秦先生的位置后,救援人员手持镰刀砍出一条临时通道上山救人。为了进一步详细准确地确认秦先生所处的位置,黄宝远不时用无人机的热成像系统搜寻秦先生。热成像系统不受黑暗环境的限制,能够敏锐地捕捉人体发出的热源信号。
终于,救援人员赶在天黑前找到了秦先生。黄宝远这才收起警用无人机,结束了这次出警任务。
“如今派出所在处理救援寻人这类警情时,警用无人机可帮了大忙。”黄宝远说,过去没有装备警用无人机时,找人通常需要被困人员发出明显信号,以辅助救援人员确定其位置。“如果被困人员不能发出光亮、不能通过电话向救援人员描述自己的位置,那么只能依靠救援人员展开地毯式的搜救,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装备了警用无人机后,通过热成像技术,哪怕被困者已经受伤昏迷,或者无法发出声音,民警依然能迅速锁定被困者的位置,快速进行救援。”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桂林市38个城区派出所全部完成了警用无人机和持证飞手的配备。

遥控器显示屏上显示的无人机拍摄画面。
配合各警种 空中展“拳脚”
警用无人机在社会治安的其他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4月16日,在七星区临江路附近的一处空地上,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警用无人机小组民警遥控警用无人机缓慢升空。
十几分钟前,他们接到警情,一名女子在临江路漓江河段徘徊,疑似有轻生举动。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很快抵达现场将该女子劝离,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意外情况,警用无人机小组民警决定在空中巡逻一段时间,确保女子不会再次轻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警用无人机工作时距离地面约50米高,通过遥控器显示屏,可以实时看到警用无人机在高空拍摄的画面。在遥控警用无人机巡逻了约半小时,确认女子没有返回现场后,民警收拾装备离开了现场。
操作警用无人机的民警介绍,除了日常巡逻治安状况,在夏季,警用无人机还可以携带喇叭,对沿江涉水或游泳的人进行示警和劝离。
处理完这个警情后,警用无人机小组民警又陆续前往附近的景区和商业街,并分别遥控警用无人机升空巡逻。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配备警用无人机120余架。市公安局治安巡逻警察支队警用无人机负责人赵帅介绍,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警用无人机通常被用于巡逻、示警。而针对不同警种的不同工作需求,警用无人机还有更多的作用,例如交警可以通过警用无人机拍摄道路的拥堵情况、提前抵达交通事故现场、传回交通事故的画面,还能通过警用无人机喊话疏导交通。
市公安局打造
“警用无人机+警务实战”新格局
2024年12月下旬,灌阳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潜逃至大山里。当天傍晚,灌阳县公安局警用无人机中队迅速赶到现场开展警用无人机搜捕工作,4名警力利用警用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系统展开侦查,不到两个小时就锁定嫌疑人位置并将其抓获。
据统计,2024年以来,警用无人机累计协助搜捕、抓获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8人。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表示,警用无人机应用覆盖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侦查、交通管理、活动安保、巡逻防控等警务实战各个领域,在搜索救援、巡逻防控、视频传输、远程指挥等方面为公安实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抢险救援中,警用无人机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2024年以来,全市警用无人机累计参与救援任务12次,协助救助群众300余人。
在重大赛事、各大型活动上也能看到警用无人机的身影。2024年至今,桂林警方已完成各种大型活动警用无人机空中管制任务20余次,累计反制打击警用无人机信号源300余次,民警还利用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航,并通过警用无人机喊话,提醒活动中的人员注意各类安全意识。警用无人机的各种功能,均有力保障了各项赛事及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记者从桂林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年来,桂林公安致力打造“警用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新格局,在指挥调度上,构建市、县、所三级指挥中枢,将警用无人机融入“信息、研判、决策、行动、反馈”的“指挥链”,目前桂林17个分县局警用无人机实现平台统一调度。
在人才培养上,桂林公安选拔有相关技能特长的民、辅警,通过专业机构培训考取警用无人机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目前全市持警航证飞手上百人,与此同时,桂林巡特警支队成立了警用无人机小组,每周进行实战训练,针对人员密集的道路和居民区进行巡逻防控,模拟对固定目标进行搜捕,追踪移动目标等。各县(市)、区公安机关警用无人机中队每年开展不少于50个小时的飞行训练。
来源: 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