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清华大学今年拟扩招
- 实时讯息
2025-03-03 07:00:03
-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3月2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据悉,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人工智能
-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与西洞庭管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约合作
- 实时讯息
2025-04-08 14:00:04
-
【来源:红网_常德站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8日常德讯(通讯员 李白玉)4月7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与常德市西洞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据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将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
-
- 党建引领聚医才,这场春日人才论坛干货满满
- 实时讯息
2025-03-15 15:00:03
-
卫生人才是医疗事业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发展的动力,支撑着医疗体系稳健运转,决定着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温度。日前,“党建聚医才,质效谱新篇”真如社卫首届育苗人才成长营启动暨“西部医家”人才论坛(第二期)在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膝痹)项目”揭牌,该项目由真
-
-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 实时讯息
2025-03-03 20:00:03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开幕。今天(3月3日)上午,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们带着万众期盼,从成都启程,前往北京向大会报到。今年,“教育”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有人谈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家围绕教育话题建言献策。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全国政协
-
- 探索制造类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庆五所高校成立“育人共同体”
- 实时讯息
2025-04-19 19:00:04
-
4月19日,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制造类学院成立“育人共同体”。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地域特质,联合发起并
-
- 沈晓明会见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长霍宁博一行
- 实时讯息
2025-03-21 05:00:03
-
3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长沙会见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长霍宁博一行。沈晓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霍宁博一行表示欢迎。他说,湖南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有着100多年的深厚友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双方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有力推动了湘雅医学教育改革、研究和人才培养。希望基金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和湖南共同推动
-
- 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
- 实时讯息
2025-03-07 11:00:03
-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昨天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沪全国人大
-
- 高质量“物业”② | AI助力物业行业迈向智能化高质量未来
- 实时讯息
2025-03-27 17:00:03
-
沙龙活动现场。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7日讯(记者 黄卓坚 通讯员 胡信均 赵靓 范斐璇)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发展智慧住区的新要求,倡导物业企业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积极对接市场化优质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物业行业作
-
- 中国农大今年将扩招本科生500人,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
- 实时讯息
2025-03-07 20:00:03
-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3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大学宣布今年将扩招本科生500人,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2025年适逢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中国农业大学表示,将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
-
- 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智慧法学拔尖创新人才
- 实时讯息
2025-03-01 09:00:03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吴文诩)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将共同培养智慧法学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进“法工融合、文工交叉”的深入实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