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封面评论|“文化差异”不是“洋网红”塌房的保命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33:00    

文/闫雯雯

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塌房在了清明节前。

4月5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播出“本周人物 甲亢哥:奇幻中国行”,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网红“李美越”被打码。这距离他作为“新中式潮流人物”登上CGTN,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

网红李某在央视节目中被打码

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他给“甲亢哥”Speed当随身翻译时曲解原意、用词不当。在引发争议之后,该网红站出来道歉,表示自己是因为节目效果、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误会,并不是故意毁坏中国形象。

以“文化差异”作为借口来解释一些塌房问题,已经是许多网红的“保命符”,仿佛一沾上文化就自带金钟罩、铁布衫。也许对于很多“外国媳妇”“洋老公”来说,文化差异的确是一个好用的借口,但对于此次塌房的李某,却不实用。资料显示,出生在美国纳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李某是美国和越南混血儿,大学专业是中文,2015年到中国留学之后,定居北京已经长达10年时间。尤其是他在对Speed说出“Chick”这个词时,那可是用的母语,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词所表达的意义。

据英文网站Dictionary.com(词典)解释,Chick一词里另开一行解释,该词语在俚语中,往往很冒犯、很无礼,会令人不适。在使用了如此轻佻且冒犯的语言之后,李某只是想用一句“文化差异”打马虎眼,显然说不过去。就更不用说他在理发店里,利用双方的语言不通,试图挑起发型师跟Speed之间的矛盾,就是纯纯带着坏心眼儿。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来到中国,无论是定居还是旅行,都将自己打上了“文化交流使者”的标签,李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网红进化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路上拉住陌生人或者安排好“演员”,以多种外语对话的形式“街拍”;第二阶段则是穿着“东北大花”的服饰,穿梭于各种场合,甚至去蹭过戛纳电影节的红毯;第三阶段也就是他自己所谓“新中式”的阶段,凭借汉服或者是改良版的汉服出圈。

如果仔细观察李某“飞升”的时间节点,就是在他街拍时,遇到了一位穿着“东北大花”服饰的大爷。大爷的视频一出,观看量直接涨了五倍。从此之后,李某就像是知道了“流量密码”,“东北大花”成为了他的logo,走哪儿穿哪儿,粉丝数量直线上升。不仅如此,在蹭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之后,李某的个人网站也开始卖起了“东北大花”的服饰,外套裤子背心的三件套标价299美元,女士的旗袍149美元,指着“东北大花”一只羊使劲薅。

网红李某售卖服饰的网页

“东北大花”上身并非李某原创,二十多年前的春晚,“红高粱模特队”就已经穿上了这类的服装。正如小品中表达的内涵一样,“东北大花”所表达的是尊重劳动人们,热爱劳动,而不是网红用来圈粉的“伪时尚”。

“文化交流”更是如此,它的内涵不仅仅是今天画个中式的妆,明天穿一件新中式的服装,而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消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分歧,学会相互尊重。“文化交流”更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保命符”,在翻车和塌房的时候,往脸上一贴,就想迅速获得公众的原谅。公众虽然“健忘”,但是对于伤害大家感情的事情,总会有人记得。

相关文章
【智库圆桌】坚定维护全球经贸秩序 “中国正组建一支专门用来摧毁美国的军队”?中方回应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回落至40.09% 中高端成增长引擎 神二十航天员乘组领命出征 洋河7万口窖池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太原掀起阅读热潮,共赴书香之约!阅读大会 一眼看尽千年中国书院 微信提示租售账号风险 命运与共好伙伴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