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患者盲目加药致暴瘦17斤,还诱发了异动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4:47:00
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前夕,65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秀姨(化名)因盲目加药导致体重暴跌17斤、突发肢体异动症的案例引发关注。神经内科专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自救式加药”风险,呼吁公众在帕金森病日聚焦科学治疗与长期管理,警惕“药量堆砌”的致命陷阱——不仅加剧副作用,更会过早诱发致残性并发症。
据悉,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秀姨的经历为“帕友”敲响警钟:与疾病共存,需敬畏医学的边界。
盲目加药:从“轻松如常”到“失控危机”
10年前,秀姨因右侧手臂乏力被误诊为肩周炎,直至2019年才确诊帕金森病。初期服药后,她曾短暂恢复“与常人无异”的状态,但一两年后症状复发。2021年,她开始自行加药,从半粒逐渐增至一粒半。起初药效显著,但随后手脚愈发僵硬,“炒菜都没力气”,夜间失眠、心慌、血压飙升接踵而至,半年内体重骤降17斤。
“总以为多吃药就能好,哪知道越吃越糟。”秀姨回忆。今年4月,她因服药后持续数小时的剧烈心慌和肢体异常扭动入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诊断其为“剂峰异动症”——长期过量用药引发的运动并发症。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达1.7%,而类似秀姨的“自救式加药”行为在患者中并不罕见。

治疗警示:精准管理比“药量堆砌”更重要
住院期间,医生通过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逐步缓解秀姨的异动症,其体重也回升4斤。“帕金森病治疗是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胡运新强调,异动症分为剂峰型、双相型等,需根据病程个性化应对,盲目加药会加速神经损伤,甚至导致残疾风险。
研究显示,帕金森药物多巴胺能制剂虽能短期改善症状,但长期过量使用会扰乱脑内受体平衡,引发不可控运动。胡运新指出,患者常陷入“药效减弱-自行加药-副作用加剧”的恶性循环,而专业医生的动态评估、非药物干预(如康复训练)和新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才是破局关键。
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小美